一周深讀
  轉基因最近成為熱門話題,從科學家到普通網友,卷入論戰者涵蓋了多個領域,並且在持續增加。轉基因食品到底安不安全,這個看起來單一的、專業性很強的問題,在中國衍生出複雜的輿論生態,簡單地說,科學界與民意正形成尖銳對立,誰也無法說服對方———前者認為後者可笑,後者懷疑前者的利益動機,並堅持自己有不信的權利。政府部設計裝潢門之間相互矛盾的做法,則進一步加劇了輿論的混戰。
  結果便是,一項有25萬人參加的互聯網調查顯示,有高達89%的國人房屋二胎認為轉基因食品不安全。《南都周刊》認為這多少有些荒誕,進而發問,“在食品安全事件頻發、監管機構信用缺失的中國,我們到底在怕什麼?”因為與之相對,“無論西方或中國主流科學界,對轉基因基本沒有異議”。挺“轉”派代表人物、中國農業科學院研究員黃大昉也透過《新京報》強調,“國內大部分人都吃過轉基因食物”,而且連“持保守態度的歐盟科學咨詢委員會主席最近也發表聲明,講轉基因是安全的”。但這恐怕難有成效,知名網絡評論人@五嶽散人就在最新一篇長微博中表達態度,“不懂、不贊成、不反對、儘量不吃、堅決不賣”。
  相比轉基因的安全之爭,醫患關係的矛盾同樣難解。《南方周末》調查發現,醫療界在對近期發生的傷醫事件表達憤怒的同時,仍然保持了冷靜思考。他們並未將怒火簡單指向“低素質患者”或“不專業媒體”,反而都認為“變革刻不容緩”,只有補齊醫保“欠賬”、公平合理分配醫療資源、完善醫療糾紛仲裁機制、改革醫療價格體系,醫患互信才具備可能。而儘管如此,醫生的轉變九份民宿也非常明顯。在曾經發生過傷醫事件的北京航天總醫院,一些無法再專心看病的女醫生相約買了甩棍,時刻揣在兜里,同仁醫院則在診室備起了辣椒水。另一些醫生迅速掌握的自保訣竅,則包括不接那些砸鍋賣鐵來做移植手術的患者。
  在尋求解決之道時,《新世紀》周刊與《南方周末》不約而同關註到了景觀設計“解放醫生”的問題。《新世紀》周刊援引中國中醫科學院望京醫院骨科主任溫建民的話說,“應該恢復醫生自由職業者的本來面貌”,因為醫生被事業單位編製緊緊束縛,無法流動,導致發展空間小、收入低,也是導致醫患關係緊張的原因之一。而《南方周末》註意到,一些無法改變制度的人,已從改變自己開始,那就是從公立醫院出走,選擇自由執業、改行或是出國。雲南心血管病專家周樂今坦承,自由執業後完全調整成了服務的心態,再沒遇到過從前司空見慣的醫患衝突。更關鍵的是,他感覺“返璞歸真重新回到了醫生的本職”。
  如今,重慶衛視也回到了本來的樣子。《財經》雜誌以“紅潮”為題,還原了它當年是如何變為紅色頻道的。這顯然與媒體的專業精神無關,而是自始至終體現了極強的領導意志,作者認為,肅清其轉變的淵源和後果有著重西裝要意義。 南都記者 王佳  (原標題:“轉”與“專”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fzsidxq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